-
定鼎奇闻 作者:佚名
最新:第二十二回 胡清主登庸治世 张真
大清开国星仁布,喜和风甘。彩凤呈祥,灵献瑞,咸歇遇景。叹潢池鼎沸,倾明祚,笑枉作鸟张空,使得个下民怨恨,上天震怒。
-
六祖坛经 作者:佚名
最新:第六节
《六祖坛经》,佛教禅宗典籍。亦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释门正统》卷八《义天传》有“大辽皇帝诏有司令义学沙门诠晓等再定经录,世所谓《六祖坛经》、《宝林传》等皆被焚”等语,似宋辽时期此书已入经录。现有明清诸藏本、房山石经本及通本等。1976年本影印《六祖坛经诸本集成》,汇集各种版本《坛经》十一种。
-
论语 作者:佚名
最新:尧曰篇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
贺龙生与死 作者:权延赤
最新:第二十四章 最后一面
在贺龙的革命生涯中,曾有多少次失败,队伍打散了,打光了,只要贺龙在,登高一呼就骤集起千军万马。在中国的革命史上,这样的统帅人物有几个?这样的人物,名字就是旗帜。
-
飞花艳想 作者:樵云山人
最新:第十八回 柳友梅衣锦还乡
《飞花想》一书存世早期刊本有二种,均未署刊刻书坊名。一本无序,藏上海图书馆,一本有“己酉菊月未望樵云山人书于芍药溪”的序,藏大连图书馆。又有旧刊本,书名改题《梦花想》;道光年间刊本又改题为《鸳鸯影》。
-
终须梦 作者:弥坚堂主
最新:第十八回 能知足衣锦还乡
《终须梦》四卷十八回,卷首目录题“弥坚堂主人编次”,内封右栏署“步月主人订”。弥堂主人的姓名履历均不详,步月主人亦未详为何人。《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将此书归入乾隆、嘉庆间才子佳人类小说。
-
三十六计 作者:佚名
最新:走为上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
荆钗记 作者:柯丹邱
最新:第四十八出团圆
荆钗记,南戏剧本,作者不详,一说是元人柯丹邱所著,王国维却考定作者为明太祖第十七子宁王朱权。《荆钗记》、《刘智远》、《拜月亭》、《杀狗记》、《琵琶记》号称五大传奇。《荆钗记》全剧四十八出,叙述王十朋、钱玉莲的故事,内容豊富,但结构及描写不佳。钱玉莲拒绝巨富孙汝权的求婚,宁肯嫁给以“荆钗”为聘的温州穷书生王十朋。后来王十朋中了状元,因拒绝万俟丞相婚,被派往荒僻的地方任职。孙汝权暗自更改王十朋的家书为“休书”,哄骗玉莲上当﹔钱玉莲的后母也她改嫁,玉莲不从,投河自尽,幸遇救。经过种种曲折,王、钱二人终于团圆。徐渭的《南词叙录》说,《王十朋荆钗记》有两个版本,一本是宋元间无名氏,另一是明初李景云作。历史上王十朋确有其人,南宋名臣,官至龙图阁学士。千古名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即出自其手。《荆钗记》虽是用了他的名字,但剧中情节却与他的生平大不相同。
-
柏台故事 作者:高阳
最新:眭朝栋·孟传金
《柏台故事》中以谈科道的轶事为主,兼及讲官,并附记有关人物。柏台之名起于汉朝。御史府中多植柏树,而朝廷省,统称台阁,所以御史府别称柏台。至明朝设都察院,与六部平行,合称“七卿”。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各一人,称为“台长”;正途出身授职监察御史,称为“入台”。特设而无专署的,有六科给事中,习惯上通称为“垣”,与“台”相对。如谓“台垣”即包括御史、给事中在内。台垣皆为言官,但两者常成水火,是明朝政治上一个很奇特的现象。→高作品集
-
睡虎地秦墓竹简 作者:佚名
最新:为吏之道
睡虎地秦墓竹简,又称睡虎地秦简、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这些竹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内文为墨书秦篆,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的占书,为研究中国书法、秦帝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的发展历史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
舂秋公羊传 作者:公羊高
最新:哀公(元年~十四年)
《公羊传》亦称《秋公羊传》、《公羊秋》,是专门解释《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讫年代与《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公羊传》的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秋》的三大家之一。
-
清末四公子 作者:高阳
最新:谭嗣同(11)
同光年间,袭父兄父荫,出现了许多声犬马、无一不好的“大少爷”;今有达官之子,或则怀大志,卓尔不群;或则真慕风雅,诗文有声,与酒食征逐的纨绔,大异其趣,自然就成了出类拔萃的佳公子。“清末四公子”即以此得名。与“明末四公子”相较,文采相若,风未逮,声光自不可同而语。但求之今,亦夏戛乎难哉!“清末四公子”者,湖北巡抚之子谭嗣同,湖南巡抚之子陈立三,广东水师提督安徽庐江吴长庆之子保初;福建巡抚广东丰顺丁昌之子惠康。或以为无丁惠康而有陕甘总督浙江嘉兴陶模之子葆廉。要之,谭陈必在其列,断无可疑。→高作品集
-
引凤萧 作者:枫江半云
最新:第16回 单鞭重系高低角 双桂齐
暂无简介
-
地藏经 作者:佚名
最新:嘱累人天
《地藏经》,中文版本是唐朝高僧实叉难陀翻译的。又称《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册。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界六天的第二层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
-
狼毒花 作者:权延赤
最新:第十六节
作家权延赤的军事题材长篇小说《狼毒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可谓是为建军8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近期在全国热播,继《亮剑》之后,又掀起了同类题材影视作品的收视高。这部小说和电视剧之所以让人看了以后有出乎意料之,不仅因为作者将一段生动的战争历史呈现在受众面前,更主要的是塑造了一位鲜活的草莽英雄形象,为文学作品的英雄形象又添了新的脸谱。
-
爝火五羊城 作者:二月河
最新:第六节
老道光正月驾崩,新皇“四爷”奕詝柩前即位已经十一个月,年号仍旧是“道光”。新年号礼部已经拟出,按新皇制命,天下要为宴驾的道光皇帝守丧三年,但腊月一过,元旦奕詝要登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朝贺,除旧布新改元“咸丰”。这是“丧事中之喜庆”,该怎么料理?《礼记》之中无载。但贺生不吊死,巴结活皇帝是千古不易之理。因此,皇家照历来旧制,除掉中红灯,百官摘掉大帽高顶上红缨,旨令不筵歌舞不看戏,还算追念“先帝”余泽遗恩。至于老百姓,除了不挂大红灯笼,几乎无甚忌。北方尚有官府止演戏,自直隶而河南、湖南、两广,离着北京越远,“过年”气氛越浓;“守丧”云云,自然愈来愈是敷衍。待到广州,几乎连个“丧”影儿也难寻到了。
-
孝经注疏 作者:玄宗、邢
最新:卷九 丧亲章第十八
《孝经注疏()(繁体竖排版)》出版后将成为《孝经注疏》的最好版本。《注疏》相传是孔子为曾子陈述孝道所著,是《十三经注疏》中篇幅最小的一部经典
-
舂秋谷梁传 作者:范宁
最新:哀公(元年~十四年)
《谷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谷梁传》所记载的时间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谷梁赤(赤或作喜、嘉、俶、寘)。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晋人范宁撰《秋谷梁传集解》,唐朝杨士勋作《秋谷梁传疏》,清朝钟文烝所撰《谷梁补注》为清代学者注解《谷梁传》的较好注本。 《谷梁传》着重宣扬儒家思想,务礼义教化和宗法情谊,为缓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稳定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服务,因而也受到统治阶级的极大重视。它是我们研究秦汉间及西汉初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
幻中游 作者:烟霞主人
最新:第18回 建奇功全家受荣华
《幻中游》,孤本小说,(清.步月斋主人乾隆三十二年刻本)书写明代史实,反映魏忠贤专权,刚直不阿的石峨一家的悲,其中忠臣孝子、烈女节妇、良师信友、义仆贤、无不悉备、俾看官可以启其善念,遏其心,较之偷香窃玉之态,闺阁笫之言,大有异处。
-
驻舂园小史 作者:吴航野客
最新:第二十四回 禅室话前盟双星会合
《驻园小史》,清代言情小说,驻园小史作者是吴航野客,《驻园小史》又名《第十才子驻园》、《绿云缘》、《第十才子双美缘》、《一笑缘》、《第十才子书》...据序,“《驻园》一书传世已久”,刊行于乾隆年间,共24回。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厢记》《琵琶记》《好逑传》《玉娇梨》《平山冷燕》《花笺记》《捉鬼传》并称为“十大才子书”。
-
老残游记续集 作者:刘鹗
最新:老残游记外编卷一(残
《老残游记续集》描写了丁已年冬月信在北京前门外蝶圆,有东阁子、西圆公来访,谈及近朝廷整顿新政,街都是巡兵。
-
老残游记续 作者:刘鹗
最新:老残游记外编卷一(残稿)
作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三十三年之间。据刘大绅说,共有14回,今残存9回。1934年在《人间世》半月刊上发表4回,次年良友图书公司出版6回的单行本。1962年中华书局刘鹗故居 出版的《老残游记资料》收录了后3回。续集前6回,虽然也有对官僚子弟肆意蹂躏妇女恶行的揭,但主要的是通过泰山斗姥尼姑逸云的恋故事及其内心深入细微的思想活动,以及赤龙子的言谈行径,宣传了体真悟道的妙理。后3回则是描写老残游地狱,以寓其惩恶劝善之旨。
-
梦溪笔谈 作者:沈括
最新:续笔谈十一篇
《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已有多种外语译本。
-
琵琶记 作者:高明
最新:第四十二出 一门旌奖
【简介】《琵琶记》,元末南戏,高明撰。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离合的故事。共四十二出。被誉为传奇之祖的《琵琶记》,是我国古代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剧情】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新婚不久,恰逢朝廷开科取士,伯喈以父母年事已高,辞试留在家中,服侍父母。但蔡公不从,邻居张大公也在旁劝说。伯喈只好告别父母、子赴京试。应试及第,中了状元。牛丞相有一女未婚配,奉旨招新科状元为婿。伯喈以父母年迈,在家无人照顾,需回家尽孝为由,辞婚、辞官,但牛丞相与皇帝不从,被迫滞留京城。自伯喈离家后,陈留连年遭受旱灾,五娘任劳任怨,尽服侍公婆,让公婆吃米,自己则背着公婆私下自咽糟糠。婆婆一时痛悔过甚而亡,蔡公也死于饥荒。而伯喈被强赘入牛府后,终思念父母。写信去陈留家中,信被拐儿骗走,致音信不通。一,在书房弹琴抒发幽思,为牛氏听见,得知实情,告知父亲。牛丞相为女儿说服,遂派人去取伯喈父母、子来京。蔡公、蔡婆去世后,五娘祝发卖葬,罗裙包土,自筑坟墓。又亲手绘成公婆遗容,身背琵琶,沿路弹唱乞食,往京城寻夫。来京城,正遇弥陀寺大法会,便往寺中募化求食,将公婆真容供于佛前。正逢伯喈也来寺中烧香,祈祷父母路上平安。见到父母真容,便拿回府中挂在书房内。五娘寻至牛府,被牛氏请至府内弹唱。五娘见牛氏贤淑,便将自己的身世告知牛氏。牛氏为让五娘与伯喈团聚,又怕伯喈不认,便让五娘来到书房,在公婆的真容上题诗暗喻。伯喈回府,见画上所题之诗,正问牛氏,牛氏便带五娘入内,夫遂得以团聚。五娘告知家中事情,伯喈悲痛至极,即刻上表辞官,回乡守孝。得到牛丞相的同意,伯喈遂携赵氏、牛氏同归故里,庐墓守孝。后皇帝卜诏,旌表蔡氏一门。
-
雷峰塔 作者:张爱玲
最新:第三十四出 佛圆
《雷峰塔》为中国清代传奇作品。今存两部,一为黄图珌撰,一为方成培撰。据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辑录的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改编,使早在民间传的白娘子故事最后定型。《雷峰塔》传奇增加了《端》《求草》《水斗》《断桥》《合钵》诸出,奠定了全剧的悲剧冲突基础。《雷峰塔》以白娘子和许仙的情波折为主线,展示了深刻的社会矛盾。由于白娘子的所作所为是违反和破坏封建统治秩序的,因此,以法海为首的一系列社会和神权势力视她为“妖”,必翦除置之死地而后快。这样,一切冲突涵盖为反封建力量与封建势力的冲突,《水斗》就是两种势力之间你死我活的生死搏斗。最终以白娘子的失败而告终,同时也完成了白娘子这个具有优美品质和叛逆神的悲剧形象的塑造,获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和热烈。
-
诗经 作者:必学课
最新:商颂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的源头叫歌谣。《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正式使用《诗经》,应该起于南宋初年-屈万里)。汉朝亨、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域,西起山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省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域。诗同乐不能分。
-
明末四公子 作者:高阳
最新:方以智(7)
古今公子中,除战国四君以外,多姿多彩莫如明末四公子——陈贞慧、侯方域、方以智、冒辟疆出则忠义,入则孝悌宾客、广游,风倜傥,冠绝一时。纸醉金,笙歌达旦的秦淮河畔销金窟中,多少旎韵事,多少绵风情…
-
莲子居词话 作者:佚名
最新:仁王寺僧题诗
诗莫盛于唐,唐人不作诗话。词莫盛于宋,宋人不作词话。其有论词者,类皆附见诗话中,不别自为书,惟周草窗浩然斋雅谈末有词话一卷。国朝西河、徐虹亭外,传者亦复寥寥。自李唐迄今,以词名世,不下数百家,而词话独少,非艺林之缺事欤。吾友吴君子律深於词,撰词话四卷,其中有校正词律伪缺之处,有考订词韵分并之处,有评定词家优劣之处,有折衷古今论词异同之处。至於博徵明辨,搜罗散佚,信足为词苑有功之书。间有遗闻轶事,偶记一二,不必尽有关乎词,要其所列皆词人也。此亦温公诗话载梅尧臣一条之例。读既竟,知子律於此事用...
-
恨海 作者:吴沃尧
最新:第十回 遁空门惘惘怅情天 遭故剑
我提起笔来,要叙一段故事。未下笔之先,先把这件事从头至尾想了一遍。这段故事,叙将出来,可以叫得做写情小说。我素常立过一个议论,说人之有情,系与生俱生,未解人事以前便有了情。大抵婴儿一啼一笑都是情,并不是那俗人说的“情窦初开”那个“情”字。要知俗人说的情,单知道儿女私情是情;我说那与生俱来的情,是说先天种在心里,将来长大,没有一处用不着这个“情”字,但看他如何施展罢了。对于君国施展起来便是忠,对于父母施展起来便是孝,对于子女施展起来便是慈,对于朋友施展起来便是义。
-
孟子 作者:孟子
最新:卷十四 尽心章句下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善论,提出“兼”、“非攻”,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窦八天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
贾谊新书 作者:贾谊
最新:立后义
《贾谊新书》是贾谊文著汇集,为西汉后期刘向整理编辑而成,最初称《贾子新书》,当时刘向整理过的其他一些书也称某某新书,以别于未经整理过的"旧书"。后来,别的书逐渐去掉了"新书"二字,《新书》就成了贾谊文集的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