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所宜五脏生病大论
黄帝问曰∶谷气有五味,其入脏分别奈何?岐伯对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故谷味酸,先走肝。《九卷》又曰∶酸入胃,其气涩(一作涩以收),不能出入。不出则留于胃中,胃中和温,则下注于膀胱之胞,膀胱之胞薄以软,得酸则缩绻,约而不能,水道不行,故癃。

者,积筋之所终聚也,故酸入胃而走于筋。《素问》曰∶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其义相顺。又曰∶肝

辛,多食酸,由

胝而

揭。谓木胜土也。(木辛与《九卷》义错。《素问》肝

辛作

酸。)
苦先走心。《九卷》又曰∶苦入胃,五谷之气皆不能胜苦。苦入下脘。下脘者,三焦之路,皆闭而不通,故气变呕也。齿者,骨之所终也。故苦入胃而走骨,入而复出,必黧疏,是知其走骨也。水火相既,骨气通于心也。《素问》曰∶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其义相顺。又曰∶心

酸,食苦则皮槁而

拔。谓火胜金也。(火酸与《九卷》义错)
甘先走脾。《九卷》又曰∶甘入脾,其气弱少,不能上至上焦,而与谷俱留于胃中。甘者,令人柔润也。胃柔则缓,缓则虫动,虫动则令人心闷。其气通于皮,故曰甘走皮。皮者,

之余。盖皮虽属肺,与

连体,故甘润肌

并皮也。《素问》曰∶甘走

,

病无多食甘。其义相顺。又曰∶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谓土胜水也。(与《九卷》不错。)
辛先走肺。《九卷》又曰∶辛入胃,其气走于上焦。上焦者,受诸气而营诸

者也。姜韭之气,熏至营卫,营卫不时受之,久留于心下,故

(一作 )心。辛者,与气俱行,故辛入胃,则与汗俱出矣,(《千金》云∶辛入胃而走气,与气俱出,故气盛)。《素问》曰∶(肺

苦与《九卷》义错)
咸先走肾。《九卷》又曰∶咸入胃,其气上走中焦,注于诸脉。脉者,血之所走也。血与咸相得则血 (一作凝,下同),血 则胃中竭,竭则咽路焦,故舌干而善渴。
血脉者,中焦之路,故咸入而走血矣。肾合三焦,血脉虽属肝心,而为中焦之道,故咸入而走血也。《素问》曰∶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其义相顺。又曰∶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

,谓水胜火也。(虽俱言血脉,其义不同)。谷气营卫俱行,津

已行,营卫大通,乃糟粕以次传下。曰∶营卫俱行奈何?曰∶谷始入于胃,其

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焦,行于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

中,名曰气海,出于肺,循于喉咙,故呼则出,

则入。天地之

气,其大数常出三而入一,故谷不入,半

则气衰,一

则气少矣。曰∶谷之五味可得闻乎?曰∶五谷∶粳米甘,麻(《素问》作小豆)酸,大豆咸,小麦苦,黄黍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

甘,犬

酸,豕

咸,羊

苦,


辛。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五

∶黄宜甘,青宜酸,黑宜咸,赤宜苦,白宜辛。脾病者,宜食粳米、牛

、枣、葵,甘者入脾用之。心病者,宜食麦、羊

、杏、薤,苦者,入心用之。肾病者,宜食大豆、豕

、栗、藿。咸者,入肾用之。
肺病者,宜食黄黍、


、桃、葱。辛者,入肺用之。肝病者,宜食麻、犬

、李、韭,酸者,入肝用之。肝病

辛,心病

咸,脾病

酸,肺病

苦,肾病

甘。
肝,足厥

、少

主治。肝苦急,食甘以缓之。心,手少

、太阳主治。心苦缓,急食咸以收,急。
毒药攻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

益气。
此五味者,各有所利,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肺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KT KT 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取其经厥

与少

血者,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又曰∶徇蒙招尤,目瞑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

、厥

,甚则入肝。
心病者,

中痛,胁支满,两 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

腹大,胁下与

相引而痛。取其经少

、太阳血者(《素问》舌下血者),其变病,刺 中血者。
又,过在手巨

、少

。)
脾病者,身重善饥,肌

痿,足不收,行善螈 ,脚下痛。虚则腹

,肠鸣飧

,食不化。取其经太

、

明、少

血者。又曰∶腹满

,支满 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

、

明。
肝病者

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

股膝挛,髀 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喉咙干。取其经手太

、足太阳外厥

内少

血者,又曰∶咳嗽上气,病(《素问》作厥)在

中,过在手

明、太

。
肾病者,腹大胫肿痛,咳

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

中痛,大肠小肠(《素问》作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取其经少

、太阳血者。又曰∶头痛癫疾,下实上虚,过在足少

、太阳,甚则入肾。
m.WDuxS.Com